教学实践结硕果 师生合译喜出版
我系高度重视对实践教学。一方面加强了对听力、阅读、写作、翻译课程的研究,讨论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加强教师培训,强调语言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语言实践与理论讲述相结合,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如值日报告、讨论、演讲、表演、辩论等,丰富了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改进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系部主办每年一度的口译、笔译大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全国翻译竞赛,先后有14名学生获得奖项。努力创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翻译志愿活动,为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欧洽会、女鞋之都洽谈会等大型会议服务。组织学生参加翻译考试,已有339名学生通过了人保部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CATTI)或教育部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ETI)。
日前,我系教学实践再结硕果。2011年7月,由系主任罗天副教授和我系2007级学生王登菊合作翻译的美国心理学专家力作《谷底的阳光》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推向书市。该书作者米拉·科申鲍姆(Mira Kirshenbaum)为美国栗树山心理研究院的院长,是一名成功的心理医生和畅销书作家。在书中,作者她把自己的经历、病例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治疗经验融入到了这本书中,为读者提供了一把解开心结的钥匙。该书文字隽永,娓娓道来,权威务实,充满智慧,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积极影响,助我们找到生活的真谛。书本的译文经过反复修改,忠实通顺,字斟句酌,读来流畅自然,忠实地表达了原书的意图,传达了原著的风格。译著的出版,充分体现了我系在教学实践领域取得的新成绩。
翻译的阳光
——《谷底的阳光》翻译出版后记
时光飞逝,短暂的大学四年就这样从我的眼前飞逝而过,我还没有来得及读完计划中的书目,还留恋自修室,流恋图书馆,留恋教室,留恋课堂,留恋学校的气氛,留恋那的一切……
我很庆幸我是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的一员。在这片热土地上,满园的芬芳,处处是学问,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有绚丽多姿的集体活动,有温和谦厚的辅导员,有循循善诱人的老师。在这里每一个老师都具有人格魅力,他们不惜牺牲业余休息时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他们从不厌倦我们喋喋不休提出的问题,他们积极主动地来为我们指点迷津。大学四年能够在这样一所高品质的学校度过是我莫大的荣幸。
我是英语翻译系的一名普通学生, 在系上我感受得最多的就是知识的博大精深。有好多次我都深深折服于老师的深厚知识功底,同时也因为自己的浅薄而倍感羞愧,如双关语pun的妙用带来的意境。知识的海洋无穷无尽,翻译的世界一望无际,我渐渐有了译海情深的滋味在心头。
在大学的课堂里初次接触翻译,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从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所需要的智慧和艺术,以及这种艺术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美感。我无数次拜倒在这种艺术之美的脚下。还记得有一次在课堂上,老师问我们贴在公交车上的“自备零钞,不设找补”怎么翻译?我硬是要把它处理成一个长句Please prepare exact money for no change will be provided. 但左思右想又觉得不对啊,不可以贴这么长的标语。最后老师给出的答案就只有两个单词:exact money!我眼前一亮,exact money 本身不就包含了不设找补吗?可自己为什么还要去平添那么多无用的单词呢?Brevity means wisdom. 或许是被这种文字的艺术所深深吸引,我喜欢上了翻译爱上了翻译,常常不经意间看到汉字就会在脑海里想英语该怎样表达,看到唯美的英文也会思索该用怎样言简意赅的文字来传达这种美。
2010年9月,在一次翻译实践课上,任课教师罗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锻炼翻译能力的机会。电子工业出版社有本从美国引进的图书需要翻译,而我们可以有机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这次翻译实践。凭着对翻译的热爱,我揣着一颗胆颤的心前去毛遂自荐,却奇迹般地被老师选中而参与其中。接下来,我们需要填写翻译选题申报表,将英文书稿中比较有典型性的,能够代表本书特色的部分章节(不少于6000字)提取并翻译出来,上交出版社,然后由出版社确定是否立项。在时间仓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质量,我放手一搏,几乎经历了几个不眠之夜,终于按时交出了我的初译。经过罗老师的改译之后,样章部分翻译准确无误,文字优美,充分展现了原书的特色,顺利通过了出版社的立项。
接下来就进入了紧张的全书翻译环节。该书原名Everything Happens for a Reason,共两章,十六节,字数有十多万字,然而留给翻译的时间并不宽裕。我必须要进行有效的时间管理,通过制定时间表并时刻敦促自己必须按时完成特定的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首先列出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表,将工作时间、主要内容等一一确定,然后按照计划开始翻译。幸亏有了这个计划,我才能在翻译时不紧不慢,从容应对。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如:由于文化差异等等未能做到对原文恰如其分的理解,对书中涉及到的宗教问题的处理,对书中所涉及的社会名人的理解与定位,对书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等等。在网络、图书和一些外籍朋友的帮助下,在老师的指导下,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寒假之前我终于完成了初稿,然而还是感到有很多地方存在不完善的地方。经过罗老师的当面指导,在罗老师的修改和润色之后,我们终于在除夕之前将初稿交到了出版社手里。通过与出版社交换意见,经历再次修改之后,这本书渐渐地展露出美丽的雏形。经过出版社的编辑和美工,该书终于在2011年7月面世了,取名《谷底的阳光》。
因为翻译,我接触了《谷底的阳光》。这是一本能给人智慧的书,能教会我们怎样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能教我们怎样乐观生活的书。我深深的被作者Mira Kirshenbaum的智慧所吸引。它犹如一缕阳光照进你我的心灵。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读完这本书,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积极的改变,最重要的是它能让你我学会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发生在你我身上的不幸。读完这本书,我们可以找到归宿感,完全的接受我们自己,消除恐惧,学会宽恕,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找到真爱,变得更坚强,找到生活的乐趣,找到我们的使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谷底的阳光》美丽的封面,隽永的文字犹如一股清泉,它一定会给你惊喜。
在老师的指引下,我作为一名在校本科生,能参与书籍翻译的整个过程,这是个绝好的实践锻炼机会;而老师给我的署名权利,则是我莫大的荣幸,是对我翻译能力和工作的高度认可。在本次翻译过程中,我在翻译技能、人际交往、网络办公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展。我真切而充分地感受到了英语翻译系那一直存在的明媚而灿烂的阳光了。
王登菊 (英语翻译系 2011届毕业生)
2011年8月28日